图书介绍

南京百年城市史 1912-2012 9 教育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南京百年城市史 1912-2012 9 教育卷
  • 徐承德,虞朝东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55330517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城市史-南京市-1912~2012;教育史-南京市-1912~201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京百年城市史 1912-2012 9 教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近代南京教育的转型12

第一节 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12

一、教会中小学校的兴办12

二、金陵大学的创办14

第二节 传统教育体系渐趋解体16

一、官学渐被学堂替代16

二、私塾的改良18

三、书院制度日趋颓败18

四、科举制度终结22

第三节 洋务教育在南京24

一、洋务教育的兴起24

二、洋务军事工业技术学校的兴办26

三、江南水师学堂26

四、江南陆师学堂29

五、江南练将学堂29

六、江南高等学堂30

第四节 清末南京的新式教育30

一、晚清的改良教育30

二、中小学堂的兴起32

三、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建38

四、兴办农工商实业学堂40

五、关注女子教育和学前教育40

六、发展军事学堂41

第二章 民国前期南京教育的变革43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43

一、教育行政机关的改变43

二、教育宗旨的讨论与教育法令的颁布45

三、教育改革与“壬子·癸丑学制”47

四、南京原有教育的蜕变与新生48

五、建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东南大学55

六、创办国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57

七、组建私立金陵女子大学58

八、成立公立江苏法政大学59

第二节 五四运动南京教育的改革与创新60

一、教育行政机构的变动60

二、教育新思潮在南京的涌动66

三、新文化运动与南京教育改革73

四、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78

五、师生爱国民主运动与学潮79

六、教育逐步发展82

第三章 国民政府前期南京各类教育的发展92

第一节 基础教育92

一、学前教育92

二、小学教育96

三、普通中学教育98

第二节 高等教育101

一、国立大学101

二、国立专科学校103

三、教会大学105

四、私立学院109

第三节 师范教育109

一、发展概况110

二、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学校110

三、黄质夫的栖霞师范学校111

第四节 职业教育112

一、发展概况113

二、专业与课程设置114

第五节 社会教育115

一、民众学校的建设115

二、识字运动的开展116

三、职业补习教育的推行116

四、民众教育馆的设立117

第六节 军事教育118

第七节 颁布教育立法与新学制120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的确定120

二、新学制的厘定122

三、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126

四、控制学校教育的措施127

第四章 抗战时期与战后南京教育的起落132

第一节 抗战爆发与学校内迁132

一、高等学校的西迁133

二、普通中学的迁徙136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内迁137

四、军事学校的西迁138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的南京教育状况138

一、日伪统治下的“奴化”与“伪化”教育139

二、南京教育界的反侵略斗争145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南京教育的恢复与发展148

一、复员时期的教育政策与措施148

二、教育的复员与发展150

第四节 国民政府败退前夕的南京教育界156

一、学校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56

二、教工学生护校与反搬迁159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南京教育的变革与发展161

第一节 对旧教育的接管、接收、接办161

一、对公立学校的接管162

二、对教会学校的接收165

三、对私立学校的接办167

第二节 建立工农教育制度168

一、冬学、民校与农民扫盲识字运动168

二、职工、干部业余文化教育170

三、创办工农速成中学175

第三节 改革原有教育176

一、教育管理新体制的建立177

二、改革学制、课程、招生制度178

三、苏联教育模式的引入181

四、高等学校院系调整185

五、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改建与发展191

第六章 南京教育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7

第一节 教育方针的实施198

一、中小学实施教育方针199

二、高等院校实施教育方针203

三、实施教育方针过程中的失误208

第二节 教育“大跃进”与教育规模无序扩张211

第三节 各类教育全面调整214

一、贯彻实施“八字方针”215

二、实施“三个条例”216

三、试行半工(农)半读教育制度225

四、主动弃考务农的南京“七十二贤”22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南京教育遭受严重挫折228

一、极“左”思想对教育的冲击229

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对教育的扭曲236

三、“文革”中的南京“小红花”245

四、钟志民的《一份退学申请报告》247

五、“南京事件”首先敲响了“四人帮”的丧钟248

第五节 教育工作拨乱反正251

一、推倒“四人帮”的“两个估计”251

二、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253

第七章 南京实施“科教兴市”战略256

第一节 南京教育普及化和人口受教育程度居全国前列257

第二节 高校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科技贡献259

一、高等教育实现历史跨越259

二、高校科学研究蓬勃发展267

第三节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助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291

一、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291

二、职业教育成为惠民富民的“孵化器”298

三、社会教育成为“促就业、助致富”的助推器302

第八章 南京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307

第一节 15年基础教育全面普及309

一、率先全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309

二、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312

三、普及学前教育315

第二节 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提升318

一、优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318

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321

三、素质教育创造有益全国的标本意义330

第三节 推进教育公平发展354

一、积极发展特殊教育355

二、发放“助学券”,惠及贫困家庭356

三、妥善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359

第四节 建立“一主两翼”现代学校管理制度363

第五节 区县全部达到省颁教育现代化标准369

第六节 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370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71

二、创新师德建设378

三、构建教师人才高地382

第七节 南京教育融入国际386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387

二、高等教育国际影响不断扩大398

附录407

1927—2012年南京市教育主要行政负责人一览表407

南京百年著名校友411

主要参考文献427

索引429

后记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