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诗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诗学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536575.jpg)
- 范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4975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诗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诗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论规式1
第一节 古体2
第一项 古诗2
第一款 短篇古诗2
第二款 长篇古诗6
第二节 乐府22
第一项 拟乐府24
第一款 借题以自陶写24
第二款 题同而调异49
第三款 题同而事异52
第四款 用题意而改题者53
第五款 以乐府诗中语句为题者62
一 以乐府诗语为题者62
二 以乐府诗句为题者63
第六款 拟题而反其致者65
第二项 新乐府66
第一款 系乐府67
第二款 补古乐章67
一 元结补乐歌67
二 皮日休补九夏歌68
第三款 新题乐府69
一 元稹之新题乐府69
二 白居易之新题乐府72
第四款 皮日休之正乐府74
第三节 绝句75
第四节 近体88
第一项 五七律88
第二项 长律104
第五节 半格诗107
第六节 联句107
第七节 诗之众体115
第二章 论意匠117
第一节 师承与妙悟117
第二节 诗才118
第一项 诗才之内容118
第二项 补充诗才之具119
第三项 造就诗才之资料119
第三节 诗诀120
第一项 勉读书120
第二项 八字诀121
第三项 苦思122
第四项 达而工122
第一款 三要123
第二款 五长124
第四节 命意125
第一项 诗以意为主126
第一款 意犹帅126
第二款 诗有主宾127
第二项 诗有言外意127
第五节 审题128
第一项 仕宦门129
第一款 纪述题129
第二款 讽谏题130
第三款 上投题131
第四款 功德题132
第二项 来往门134
第一款 贺题134
第二款 寻访题135
第三款 逢题137
第四款 赠题138
第五款 嘲戏题139
第六款 留别题140
第七款 思题141
第八款 寄题142
第九款 送别题143
第十款 酬答题145
第十一款 谢题147
第十二款 哭挽题148
第三项 当身门149
第一款 考试题149
第二款 讥刺题152
第三款 志喜题153
第四款 登临题154
第五款 即事题155
第六款 凭吊题156
第七款 征行题157
第八款 旅寓题158
第九款 题记题159
第十款 闺情题160
第十一款 古意题161
第十二款 边塞题163
第十三款 咏物题165
第十四款 咏史题167
第六节 情景168
第一项 作景语169
第二项 小景传大景之神169
第三项 景与情之关系169
第七节 诗之六义170
第一项 六义之次序170
第二项 六义之意义171
第一款 风之意义171
第二款 赋之意义171
第三款 雅之意义171
第四款 颂之意义172
第五款 比之意义172
第六款 兴之意义172
第三项 风雅颂分段、赋比兴不分段之故173
第四项 赋比兴之功能173
第五项 兴与赋比之比较174
第六项 比与用事之区别175
第七项 六义为后世诗体之母175
第三章 论结构177
第一节 题面177
第二节 押韵178
第三节 章法186
第四节 句法208
第一项 积字成句208
第二项 造句209
第一款 择字209
第二款 炼句209
第三款 用谚语210
第四款 采成句而增字减字者211
第五款 歇上歇下语212
第六款 句格212
一 五言三句格212
二 六句格213
三 五句格213
四 六言格213
五 长短句格214
六 三五七言格214
七 五七言格215
八 两句断续另成句法者215
九 十字格215
十 一句可分两截者215
第七款 双声叠韵216
一 双声之意义217
二 叠韵之意义217
三 双声正格217
四 叠韵正格218
五 双声同音通用格219
六 叠韵平上去三声通用格219
七 双声借用格220
八 叠韵借用格221
九 双声广通格221
十 叠韵广通格222
十一 双声对变格222
十二 叠韵对变格224
十三 散句不单用格226
十四 双声叠韵诗227
甲 双声诗227
乙 叠韵诗228
十五 关于双声叠韵之学说229
第八款 含蓄234
一 句含蓄234
二 意含蓄234
三 句意含蓄234
四 结语含蓄234
五 情语含蓄235
第九款 装置235
一 倒插法235
二 反接法236
三 突接法236
四 倒装法236
五 后二句续前二句法236
六 下句抱上句法237
第三项 起句238
第一款 兴起238
第二款 赋起238
第三款 比起238
第四项 对句239
第一款 异类对239
第二款 同类对239
第三款 连珠对239
第四款 扇对240
第五款 句中对240
第六款 巧对240
第七款 借对241
第八款 流水对241
第五项 结句241
第五节 字法242
第六节 下字243
第一项 下俗字243
第二项 下叠字243
第七节 用虚字244
第一项 用而字244
第二项 用焉字245
第三项 用哉字245
第四项 一联用二虚字246
第八节 用事246
第九节 诗黏247
第四章 论指摘250
第一节 叙与诗忌重复250
第二节 失粘251
第一项 起联失粘251
第二项 第二联失粘251
第三项 前二联失粘251
第四项 第三联失粘252
第五项 第四联失粘252
第六项 中二联失粘252
第七项 后三联失粘253
第八项 七言绝句失粘253
第九项 五言绝句失粘253
第三节 失律254
第四节 沈约所标八病254
第一项 平头254
第二项 上尾255
第三项 蜂腰256
第四项 鹤膝256
第五项 大韵256
第六项 小韵257
第七项 正纽257
第八项 旁纽257
第九项 关于沈约所标八病之学说257
结论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