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4943817.jpg)
- 卜耀华,石玉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0196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2003-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1
1.1数据库系统概述1
1.1.1数据库概念1
1.1.2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3
1.1.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4
1.2数据模型5
1.2.1数据处理的三个世界5
1.2.2实体间的联系6
1.2.3数据模型的分类7
1.2.4关系模型的规范化8
1.2.5关系运算10
1.3数据库系统结构11
1.3.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11
1.3.2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像12
1.4数据库设计基础13
1.4.1设计原则13
1.4.2设计步骤13
1.5需求分析14
1.5.1需求分析的任务14
1.5.2需求分析的方法15
1.5.3数据字典16
1.6数据库实施18
1.6.1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18
1.6.2数据库的试运行18
本章小结18
思考与实践19
第2章Access 2003中文版概述21
2.1 Access的功能及特点21
2.2 Access的安装23
2.3启动与退出Access23
2.3.1启动Access23
2.3.2退出Access24
2.4 Access的工作界面24
2.4.1 Access的工作窗口24
2.4.2“数据库”窗口25
2.5创建Access数据库26
课堂实训:创建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26
2.6数据库对象26
2.6.1表27
2.6.2查询27
2.6.3窗体28
2.6.4报表28
2.6.5数据访问页29
2.6.6宏29
2.6.7模块30
本章小结30
思考与实践31
第3章 数据表32
3.1 Access的数据类型32
3.1.1 Access支持的数据类型32
3.1.2确定字段数据类型的原则34
3.2创建Access数据表35
3.2.1使用表向导创建数据表35
3.2.2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37
3.2.3通过输入数据直接创建表38
3.2.4利用导入表和链接表创建数据表38
3.2.5字段的属性设置40
3.2.6定义主键46
课堂实训1:建立图书管理系统数据表47
3.3数据表的基本操作48
3.3.1修改数据表的外观48
3.3.2修改数据表结构50
3.3.3编辑数据表中的记录51
3.3.4查看数据表中的记录51
课堂实训2:设置字段的输入掩码属性55
3.4建立表之间的关系56
3.4.1关系的作用与类型56
3.4.2定义多表之间的关系57
3.4.3设置表间的连接类型59
3.4.4创建子数据表60
本章小结61
思考与实践62
第4章 查询64
4.1查询概述和类型64
4.1.1查询的类型64
4.1.2查询和数据表的关系66
4.1.3结构化查询语言SQL66
4.2创建选择查询68
4.2.1简单查询向导68
4.2.2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69
4.2.3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70
4.2.4设置查询条件71
4.2.5建立总计查询74
课堂实训1:选择查询的应用77
4.3创建参数查询78
4.3.1单参数查询78
4.3.2多参数查询79
4.4创建交叉表查询80
4.4.1交叉表查询的定义80
4.4.2交叉表查询向导80
4.5创建操作查询82
4.5.1创建追加查询82
4.5.2创建更新查询84
4.5.3创建删除查询84
4.5.4创建生成表查询85
课堂实训2:操作查询的应用87
4.6创建SQL查询87
4.6.1创建联合查询88
4.6.2创建传递查询88
4.6.3创建数据定义查询89
4.6.4创建子查询90
本章小结90
思考与实践91
第5章 窗体设计93
5.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93
5.2窗体向导的应用96
5.2.1创建源于单一数据集的窗体96
5.2.2创建源于多重数据集的窗体97
5.2.3使用自动创建窗体向导创建窗体99
5.3窗体设计视图100
5.3.1窗体的结构100
5.3.2窗体设计视图的组成100
5.3.3窗体设计视图工具栏101
5.3.4窗体和控件属性102
5.4窗体控件应用104
5.4.1标签104
5.4.2文本框105
5.4.3列表框与组合框107
5.4.4选项卡109
5.4.5图像111
5.4.6直线及矩形框控件113
5.4.7命令按钮113
5.4.8选项组114
5.4.9分页符116
课堂实训:创建学生信息窗体116
5.5切换面板的应用119
5.5.1创建切换面板119
5.5.2修改切换面板122
5.5.3设置启动切换面板122
本章小结122
思考与实践122
第6章 报表设计124
6.1报表的定义与类型124
6.1.1报表类型124
6.1.2报表设计视图126
6.1.3报表窗口的类型126
6.2创建报表126
6.2.1创建纵栏表127
6.2.2创建表格式报表128
6.2.3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128
6.2.4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131
课堂实训1:创建教师工作安排报表134
6.3报表编辑135
6.3.1报表计算135
6.3.2排序与分组135
课堂实训2:创建折叠栏报表136
6.4报表的预览和打印138
6.4.1页面设置与报表预览138
6.4.2报表打印139
本章小结139
思考与实践139
第7章 数据访问页设计141
7.1数据访问页的概念141
7.1.1数据访问页的特点141
7.1.2数据访问页的组成141
7.1.3数据访问页的类型142
7.1.4数据访问页的视图142
7.2数据访问页的创建143
7.2.1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143
7.2.2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144
7.2.3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数据访问页145
7.2.4创建独立的数据访问页146
课堂实训1:创建“学生成绩”数据访问页147
7.3数据访问页的设计148
7.3.1添加标签149
7.3.2添加命令按钮149
7.3.3添加滚动文字149
7.3.4使用主题150
7.3.5设置背景151
7.3.6添加Office电子表格151
7.3.7添加Office数据透视表152
课堂实训2:在数据访问页中添加Office数据透视表153
7.4数据访问页的使用154
7.4.1在IE浏览器中使用数据访问页154
7.4.2在Access中使用数据访问页154
本章小结155
思考与实践155
第8章宏156
8.1宏的基本概述156
8.1.1宏的功能156
8.1.2宏的组成157
8.1.3宏的分类157
8.2Access中常用的宏操作158
8.2.1窗体操作类158
8.2.2报表操作类159
8.2.3记录操作类159
8.2.4应用程序操作类160
8.2.5其他操作类160
8.3创建宏161
8.3.1创建操作序列宏161
8.3.2创建宏组162
8.3.3创建条件操作宏163
8.4宏的运行与调试164
8.4.1宏的运行164
8.4.2宏的调试165
课堂实训1:利用宏创建“密码验证”166
课堂实训2:利用宏创建下拉菜单167
本章小结169
思考与实践169
第9章 模块与VBA编程171
9.1模块的基本知识171
9.1.1模块的概念171
9.1.2模块的分类171
9.1.3模块窗口172
9.1.4模块的创建173
9.1.5创建事件过程176
9.2 VBA程序设计基础177
9.2.1程序的书写格式177
9.2.2 VBA中的数据类型178
9.2.3变量179
9.2.4常量180
9.2.5数组180
9.3 VBA程序流程控制181
9.3.1选择结构181
9.3.2循环结构184
9.4过程与函数187
9.4.1过程187
9.4.2函数188
课堂实训1:用按钮打开和关闭“学生信息表”报表189
课堂实训2:利用VBA编程创建“密码验证”189
本章小结190
思考与实践190
第10章Access项目开发实例192
10.1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192
10.1.1信息系统概述192
10.1.2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194
10.1.3信息系统开发阶段195
10.1.4影响信息系统开发的因素202
10.2项目开发的基本概念203
10.2.1 Access项目的定义203
10.2.2 Access的扩展属性204
10.2.3 Access项目中的数据类型204
10.3图书管理系统206
10.3.1建立图书管理系统模型206
10.3.2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207
10.3.3实现图书管理系统216
10.3.4维护图书管理系统218
本章小结219
思考与实践220
参考文献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