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5072096.jpg)
- 范宪周,孟宪敏主编;赵志强,庞俊兰,吴兵副主编;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分会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90600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安全管理;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安全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实验室及其地位、功能和分类1
一、实验室的定义1
二、实验室的地位2
三、实验室的功能2
四、实验室的分类2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3
一、实验室安全3
二、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3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4
第三节 实验室安全技术4
一、什么是实验室安全技术4
二、实验室安全技术的主要范围4
三、掌握实验室安全技术的重要意义5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6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6
二、安全文化的提出与发展6
三、安全文化的特点7
四、安全文化建设及其重要地位7
五、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8
第五节 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10
一、规章制度及其特点10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种类10
三、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11
第二章 实验室环境设施与安全12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分级12
第二节 实验室空间、门、窗设计与安全要求13
一、实验室面积13
二、实验室层高、地面荷载、墙体14
三、实验室门、窗14
第三节 实验室内外通道的设计和布局与安全要求15
一、实验室外通道15
二、实验室内通道15
第四节 通风要求16
一、自然通风16
二、机械送排风16
三、局部送排风16
第五节 实验室照明与电力供给17
一、实验室照明17
二、实验室电力供给17
三、实验室空调18
第六节 实验室家具18
一、实验台18
二、试剂架18
三、实验柜19
四、实验室家具材料19
第七节 给排水系统要求20
一、给水20
二、排水21
第八节 实验室公用管网综合设计21
一、工程管网布置21
二、通信线网21
第九节 防火、救火与其他安全设施22
一、实验室专业涉及的防火措施22
二、实验室防火器材22
三、其他安全措施23
四、防火安全教育23
第三章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5
第一节 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25
一、仪器设备的概念25
二、仪器设备的分类25
三、仪器设备的分类与代码标准27
四、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标准28
第二节 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条件29
一、空间29
二、能源29
三、采光、照明和避光29
四、温度、湿度和通风30
五、噪声30
六、震动与防震设施30
七、尘土与防尘30
八、静电与防静电31
九、电磁辐射及防护措施31
十、防火31
第三节 制订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32
一、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32
二、计量32
三、校准32
四、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33
第四节 蒸馏、蒸发、干燥类仪器的安全操作技术34
一、蒸馏仪器的安全操作技术34
二、旋转蒸发仪的安全使用36
三、冷冻干燥机的安全使用37
第五节 医学/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37
一、离心机37
二、冰箱39
三、干燥箱40
四、电泳系统40
五、凝胶成像系统41
第四章 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技术43
第一节 压力容器的安全应用43
一、压力容器的定义43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44
三、压力容器内介质的危险性44
四、压力容器的压力和压力来源45
五、压力容器的基本构造45
六、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与管理46
七、其他常见的压力容器48
第二节 气瓶的安全应用48
一、气瓶的分类和标记48
二、气瓶的主要构造50
三、气瓶的安全使用和管理51
第三节 其他特种设备的安全应用52
一、电热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安全应用52
二、液氮罐的安全使用54
第五章 实验室用电及其安全措施57
第一节 仪器设备用电及电事故57
一、常用电工名词解释57
二、电源58
三、仪器与电源的连接59
四、用电事故的产生及危害60
第二节 防止人体触电的技术措施62
一、加强绝缘、屏护和距离防护62
二、可靠的接地和接零62
三、装设漏电保护装置62
四、采用安全电压62
五、强化安全用电教育63
第三节 静电及其消除63
一、静电及其产生63
二、静电的危害64
三、静电的控制与消除65
第四节 雷电对实验室的危害与防护66
一、雷电现象66
二、雷电对实验室的危害67
三、对雷电的防护措施67
第五节 精密仪器的安全用电68
一、一般要求68
二、接地保护69
三、防干扰措施69
第六节 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70
一、电气火灾和爆炸的一般原因70
二、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措施71
第六章 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74
第一节 危险化学试剂对使用人员可能形成的伤害作用74
一、危险化学试剂的定义和分类74
二、危险化学试剂对于使用人员可能的伤害作用75
三、危险化学试剂对人体伤害作用的类型76
四、毒害性化学试剂伤害作用的识别77
第二节 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试剂使用的安全管理78
一、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78
二、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试剂的申购、领取和安全存放79
三、化学试剂取用规则80
四、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时的实验室安全管理81
五、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时的个人防护用品82
六、危险化学试剂安全信息的提供83
七、实验室中确保安全的个人工作方法和卫生习惯84
八、实验室内废弃化学试剂的处理85
第三节 各类危险化学试剂使用中的安全技术85
一、易爆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85
二、易燃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88
三、有毒害作用的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90
四、使用危险化学试剂中的事故急救99
第七章 实验室玻璃仪器和塑料器皿的安全应用102
第一节 玻璃与实验室玻璃仪器102
一、玻璃的化学组成、分类和性质102
二、玻璃仪器分类104
第二节 玻璃仪器的安全使用107
一、实验室玻璃管截割与弯制技术107
二、玻璃仪器的选择及安全使用108
第三节 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保管109
一、新购玻璃仪器的清洗109
二、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110
三、玻璃仪器的干燥111
四、玻璃仪器的保管111
第四节 实验用塑料制品的理化特性112
一、塑料的成分112
二、塑料的结构及性能113
三、塑料的分类116
第五节 塑料制品的清洗和灭菌117
一、塑料制品的清洗117
二、塑料制品的灭菌118
三、塑料制品中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的去除119
第六节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119
第八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管理121
第一节 概述121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121
二、国外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标准和指南123
三、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124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生物危害等级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127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内容127
二、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128
三、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129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132
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138
一、生物安全柜138
二、通风橱143
三、高压灭菌器143
第四节 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144
一、常规个人防护装备144
二、正压防护装备146
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要求146
第五节 几种相关的防护操作技术及日常管理147
一、感染性物质的安全操作147
二、对可能含有朊蛋白物质的防护措施149
三、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150
第六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151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151
二、应急措施154
第九章 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157
第一节 基因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概述157
一、基因工程实验的主要内容157
二、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安全158
三、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159
第二节 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160
一、基因工程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160
二、基因工程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161
第三节 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设施165
第四节 基因工程实验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165
一、致癌物、诱变物和致畸物及其实验室安全守则165
二、基因工程实验常用的有害化学试剂及其防护167
三、紫外辐射的危害及防护170
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危害及防护170
五、基因工程实验仪器的安全使用170
六、基因工程实验的生物危害及其防护170
第五节 基因工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73
一、实验室操作规范的制订173
二、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176
三、实验室安全检查178
第十章 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180
第一节 放射性及其危害180
一、核素、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物质180
二、核衰变、衰变规律与半衰期181
三、射线及其特点181
四、辐射量和单位182
五、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184
六、放射性标志185
第二节 开放型(非密封源)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防护185
一、开放型(非密封源)放射性实验室及其分级185
二、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建筑与设施要求186
三、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用品187
四、操作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要求188
五、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189
第三节 封闭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191
一、封闭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与密封源191
二、常用放射源的分类191
三、外照射的安全防护192
第四节 放射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193
一、国家关于放射安全防护的法律、法规193
二、申办辐射安全许可证194
三、放射性同位素转让、转移活动的审批与备案194
四、放射源的贮存要求194
五、放射防护监测195
六、放射源的安全检查196
七、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196
第五节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197
一、放射性废物的定义197
二、放射性废物的分类与分级197
三、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原则198
四、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98
第十一章 实验用动物的危害及其安全管理200
第一节 动物实验中的危害因素200
一、人畜共患病的传染200
二、实验室内发生动物感染造成的危害203
三、来自外界的感染203
四、感染的途径204
第二节 实验用动物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防治措施204
一、传染病的分类204
二、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防治措施205
第三节 防止被实验动物伤害的捉拿固定方法206
一、小鼠的捉拿固定方法206
二、大鼠的捉拿固定方法207
三、豚鼠的捉拿固定方法208
四、家兔的捉拿固定方法208
五、狗的捉拿固定方法209
第四节 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及安全防护措施210
一、生物安全各级实验室的适用对象及安全防护措施210
二、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防护措施211
第五节 实验用动物的卫生防疫和隔离措施216
一、实验动物的防疫原则217
二、日常的预防措施217
三、发生疫情时的扑灭措施217
四、消毒措施218
五、隔离措施220
六、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220
第十二章 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222
第一节 实验室废弃物及其危害222
一、实验室废弃物的定义和特点222
二、实验室废弃物的危害性222
第二节 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223
一、一般废弃物223
二、生物废弃物223
三、生物污染废弃物224
四、损伤性废弃物224
五、化学废弃物224
六、废气224
七、放射性废弃物225
八、机电电子废弃物226
第三节 实验室废弃物的治理措施226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226
二、完善规章制度,明晰管理流程226
三、提倡绿色实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229
第四节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法229
一、分类收集与处理229
二、实验室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231
第十三章 实验室事故致人身伤害的紧急救治234
第一节 人身伤害及其类型234
一、实验室事故所致人身伤害的类型234
二、紧急救治的原则235
第二节 电击伤害的紧急救治236
一、触电伤害的分类及特点236
二、伤害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237
三、临床表现237
四、电击伤的现场处理238
五、心肺复苏239
第三节 烧、烫伤害的紧急救治243
一、烧伤的临床分度244
二、烧、烫伤的紧急救治244
第四节 化学危险品致伤的紧急救治247
一、化学毒气伤害的紧急救治247
二、化学腐蚀伤害的紧急救治250
三、化学毒品伤害的紧急救治251
第五节 放射性事故伤害的紧急救治252
一、现场救治的原则252
二、送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252
第十四章 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的作用、设置及管理253
第一节 安全警示标志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53
一、安全警示标志的概念253
二、安全警示标志的作用253
三、安全警示标志的分类253
第二节 安全警示标志的制作与维护管理257
一、安全警示标志的制作257
二、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原则、设置要求以及设置方法259
三、安全警示标志的维护与管理260
第三节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安全警示标志260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警示标志260
二、安全用电的警示标志264
三、电离辐射的安全警示标志264
四、生物安全的警示标志264
五、环境污染区标志265
六、其他常用安全警示标志266
第十五章 实验室火灾的预防与扑救275
第一节 火灾及其分级分类和规律特点275
一、火灾的定义275
二、火灾的等级275
三、火灾的分类以及对灭火器的选用276
四、火灾的发展阶段以及应对处置276
第二节 实验室火灾的预防和灭火器材的配备277
一、实验室火灾的预防原则277
二、实验室火灾的器材预防准备277
第三节 实验室火灾的扑救与逃生280
一、紧急呼救280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280
三、电气火灾的扑救280
四、危险化学品火灾扑灭的措施281
第四节 火场人员的自救、互救与逃生282
一、窒息与中毒的预防282
二、火场人员的自救、互救282
三、火场人员的逃生282
四、逃生要诀283
第十六章 实验室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284
第一节 实验室突发事故及其应急管理的概念284
一、实验室突发事故的概念284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285
第二节 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原则和管理体系286
一、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286
二、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原则286
三、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管理体系287
四、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内容287
第三节 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288
一、总则288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88
三、运行机制289
四、应急响应终止及善后处理291
五、突发事故的应急保障291
六、监督管理292
七、附则292
八、落款292
第十七章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294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的概念294
一、评价294
二、安全评价294
三、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的概念294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和作用294
一、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是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294
二、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295
第三节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的内容295
一、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295
二、实验室应有的安全设施296
三、应该配备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器具296
四、制订实验室告知安全操作技术297
五、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并保存执行记录297
六、对不同专业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要求297
七、其他要求297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参考表298
一、实验室通用安全评价参考表298
二、对不同专业实验室的安全评价参考表303
三、实验室安全综合评价举例305
第五节 结束语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