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
  • 阮满真,黄海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672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急性病-护理;险症-护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第一节 危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1

一、ICU及监护技术发展简介1

二、ICU的人员编制2

三、ICU的收治对象3

四、ICU的结构与设施3

五、ICU的感染控制4

六、ICU的发展方向与展望5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综合监测6

一、呼吸6

二、心率与心律7

三、血压7

四、中心静脉压9

五、体温9

六、尿量10

七、心排血量11

八、肝功能12

九、肾功能15

第三节 危重症监护护士的素质要求及能力培养18

一、专业知识18

二、心理素质19

三、健康的身体21

四、能力培养21

第四节 ICU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22

一、多功能心电监护仪23

二、呼吸机24

三、血气分析仪25

四、心电图机26

五、床旁血滤机27

六、除颤仪28

七、控温毯28

八、心肺复苏机29

第2章 循环系统监护技术30

第一节 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管理30

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30

二、心电图基础知识31

三、常见心律失常34

四、心电监护技术及管理47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51

一、动脉血压监测及管理51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及管理56

三、漂浮导管监测及管理58

四、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及管理62

五、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及管理64

第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实验室监测指标及管理64

一、心肌酶学65

二、脑钠肽65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66

四、儿茶酚胺66

五、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66

第四节 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监护及管理67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67

二、体外膜肺氧合72

三、心脏辅助装置74

第五节 心脏紧急事件急救术76

一、心肺复苏术76

二、心脏电复律术84

三、临时心脏起搏术87

第3章 呼吸系统监护技术91

第一节 常规经验监测91

一、问诊92

二、视诊92

三、触诊93

四、叩诊93

五、听诊94

六、嗅诊95

第二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95

一、监测方法和原理95

二、监测的精确性96

三、影响测量的因素97

四、临床应用98

五、注意事项99

六、展望100

第三节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100

一、测定方法和原理101

二、标本的采集101

三、监测项目和指标102

四、临床意义104

五、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标准104

第四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106

一、测量方法106

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07

三、适用范围108

第五节 痰液病原微生物监测108

一、意义108

二、方法109

三、注意事项109

第六节 氧气治疗109

一、缺氧的判断110

二、氧气治疗适应证111

三、氧气治疗装置及方法111

四、注意事项113

五、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114

第七节 胸部物理治疗115

一、治疗目的和意义115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15

三、治疗的实施116

四、疗效标准118

五、注意事项118

第八节 雾化吸入治疗118

一、治疗装置118

二、常用药物120

三、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121

四、注意事项122

五、研究进展123

第九节 人工气道管理124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24

二、气囊管理127

三、温湿化管理127

四、分泌物的吸引129

第十节 正压机械通气监护技术130

一、目的130

二、禁忌证130

三、并发症130

四、临床应用131

五、无创正压通气134

第4章 神经系统监护技术138

第一节 意识、瞳孔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138

一、意识与意识障碍138

二、瞳孔的观察146

第二节 运动、感觉及反射系统的评估148

一、运动系统148

二、感觉系统151

三、神经反射152

四、神经系统语言功能障碍154

第三节 颅内压监测155

一、适应证155

二、颅内压的分级156

三、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156

四、颅内压的监测方法157

五、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159

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160

第四节 亚低温治疗160

一、概述160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61

三、实施162

四、护理163

五、并发症及其护理164

第五节 镇静与镇痛165

一、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165

二、危重症患者的镇静管理180

三、危重症患者的谵妄管理188

四、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193

第5章 内分泌系统监护技术198

第一节 血糖监测与控制19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98

二、血糖监测199

三、危重患者高血糖治疗指南203

第二节 危重症常见内分泌紊乱性疾病203

一、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03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6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08

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09

五、肾上腺功能危象211

六、垂体危象214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217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激素监测220

一、人体主要激素来源及功能221

二、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222

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监测224

四、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226

五、甲状腺功能监测227

六、胰腺功能监测228

第6章 消化系统监护技术230

第一节 胃肠道功能评估230

一、胃肠道的生理功能230

二、危重患者的代谢特点232

三、危重患者营养不良的危害235

四、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评定235

五、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评估240

第二节 胃肠道置管技术及监护243

一、胃肠道营养管的特性244

二、胃肠道营养管的分类245

三、置管方式的选择247

四、置管方法248

五、管道位置的检查方法253

六、管道护理254

七、管饲的护理要点256

八、内镜下螺旋胃管置入术的护理配合256

九、置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257

第三节 腹腔内压监测259

一、概述259

二、腹腔内压测量方法259

三、影响腹腔内压的因素261

四、临床应用与意义262

五、危重患者腹腔高压的预防263

六、进展与展望264

第四节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及监护264

一、概述264

二、治疗原则265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265

四、制剂分类及药理作用266

五、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269

六、输注方式270

七、常见并发症270

八、临床观察和监测272

九、护理274

第7章 泌尿系统监护技术279

第一节 尿标本的留取279

一、要求279

二、标本种类279

三、特殊尿标本的留取280

第二节 特殊诊疗技术282

一、膀胱压测定282

二、膀胱尿道镜检查282

三、耻骨上膀胱切开置管284

四、经皮穿刺肾造瘘术285

五、膀胱冲洗287

第三节 血液净化技术289

一、概述289

二、血液净化技术的种类290

三、血液净化治疗的抗凝方案291

四、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的比较295

五、透析器的复用297

第四节 血液透析299

一、血液透析原理299

二、血液透析装置300

三、水处理系统302

四、临床应用303

第五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08

一、分类309

二、适应证309

三、并发症313

四、治疗参数的设置和置换液的配制315

五、治疗过程中的监测316

第六节 血管通路的建立317

一、血管通路的发展317

二、血管通路的分类317

三、血管通路的维护320

第七节 腹膜透析技术324

一、概述324

二、腹膜的结构与功能325

三、腹膜透析的原理325

四、腹膜透析装置与方案327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331

六、并发症332

第8章 血液系统监护技术336

第一节 血标本监测336

一、血常规监测336

二、凝血四项监测337

三、血液大生化指标监测337

四、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338

五、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339

六、ICU诊断性失血341

第二节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344

一、概述344

二、机械预防方法与护理346

三、药物预防方法与护理349

第三节 静脉输液治疗技术351

一、静脉输液治疗的发展351

二、护理实践标准352

三、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354

四、胃肠外营养治疗及监护357

五、输液泵监护技术362

第四节 临床输血技术与规范365

一、静脉输血目的及原则365

二、成分输血365

三、自体输血367

四、输血指征368

五、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369

第9章 免疫系统监护技术374

第一节 免疫系统基本知识374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74

二、抗原与抗体374

三、免疫应答376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免疫系统特征377

一、免疫功能低下378

二、免疫功能紊乱378

三、免疫缺陷378

第三节 常用免疫系统监护项目379

一、天然免疫功能监测379

二、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监测381

三、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监测383

四、细胞因子监测383

五、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384

第10章 皮肤系统监护技术386

第一节 伤口护理386

一、伤口评估386

二、伤口局部处理技术389

三、伤口护理中的营养问题395

第二节 压疮护理398

一、概述398

二、压疮预防398

三、压疮的伤口护理405

第三节 手术切口、造口及烧伤护理410

一、手术切口护理410

二、烧伤创面护理414

三、造口护理418

第四节 糖尿病足及足溃疡的预防与护理422

一、评估与判断423

二、计划与实施426

三、效果评价426

第五节 气性坏疽的监测与护理427

一、气性坏疽特点427

二、治疗和护理428

三、传播途径428

第六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429

一、病理429

二、临床表现430

三、治疗与护理430

参考文献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