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多元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翻译多元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833068.jpg)
- 周方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0011206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多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翻译论(The Cultu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1
1.1 文化的定义与分类1
1.2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4
自 序5
1.3 东西方文化差异5
1.3.1 价值观念有别7
1.3.2 家族观念各异10
1.3.3 思维方式不同11
1.3.3.1 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11
1.3.3.2 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13
1.3.3.3 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14
1.3.4 生活方式差异15
1.4 翻译中的空缺(Gaps in Translation)16
1.4.1 词汇空缺(Lexical Gap)17
1.4.2 语义空缺(Semantic Gap)21
1.5 翻译中的超额与欠额(Overtranslation and Undertranslation)26
1.5.1 文化内涵不同26
1.5.2 民族色彩各异30
1.5.2.1 保留原作的民族色彩33
1.5.2.2 变通手法35
1.5.2.3 舍去原作的民族色彩37
1.5.3 语言结构有别38
1.6 词语的文化意义及翻译40
1.6.1 文化意义的异同40
1.6.2 文化意义的翻译43
1.6.2.1 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亦相同44
1.6.2.2 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相异45
1.6.2.3 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互缺47
第二章 语义翻译论(The Seman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50
2.1.1 语义变迁(Semantic Change)52
2.1 语义变迁与语义辐射(Semantic Change and Semantic Radiation)52
2.1.1.1 语义扩大(Broadening)53
2.1.1.2 语义缩小(Narrowing)54
2.1.1.3 语义转佳(Melioration)55
2.1.1.4 语义转贬(Deterioration)56
2.1.1.5 抽象和具体语义的相互转化(Semantic shift from abstract into concrete and vice versa)57
2.1.1.6 专有名词的语义泛化(Antonomasia)58
2.1.1.7 语义变化趋势(Tendencies in semantic change)63
2.1.2 语义辐射(Semantic Radiation)65
2.1.2.1 语义辐射与重叠65
2.1.2.2 翻译中的词义选择68
2.2 历时语义、共时语义与翻译选词(Diachronic Meaning vs.Synchronic Meaning and Word Selection)73
2.2.1 历时语义与共时语义的关系73
2.2.2 历时语义、共时语义与翻译选词74
2.3 语境与选词78
2.3.1 文本语言环境与翻译选词80
2.3.2 副语言环境与翻译选词83
2.3.3 非语言环境与翻译选词86
2.4 词典与翻译选词90
2.4.1 语言词义、言语词义与词典释义90
2.4.2 语境语义与词典释义92
2.4.3 参照、鉴别与选词95
第三章 句法翻译论(The SyntacticTheory ofTranslation)98
3.1 英汉句法结构异同(Syntac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98
3.1.1 语序异同98
3.1.1.1 主谓殊位(The marked predicate)100
3.1.1.2 宾语殊位(The marked obiect)102
3.1.1.3 状语殊位(The marked adverbial)104
3.1.1.4 定语殊位(The marked attribute)107
3.1.1.5 偏正殊位与主从殊位(The marked clause)109
3.1.2 句法异同111
3.2 翻译单位(The Unit of Translation)121
3.2.1 翻译单位的分类122
3.2.2 翻译单位的多元转换机制( The Shift Mechanism ofPluralistic Unit ofTranslation)127
3.3 形式对应与翻译等值(Formal Correspondence and Translation Equivalence)132
3.3.1 形式对应的可能性133
3.3.2 翻译等值的度137
第四章 风格翻译论(The Styl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142
4.1 言语风格142
4.1.1 语义重叠与语体划分143
4.1.2 语体与选词145
4.2 文体风格151
4.2.1 科技文体151
4.2.1.1 理清学科归属151
4.2.1.2 辨析文体色彩153
4.2.1.3 准确引申词义155
4.2.2 广告文体159
4.2.2.1 词汇159
4.2.2.2 句法163
4.2.2.3 修辞165
4.2.2.4 广告的翻译168
4.3 作品风格与作者风格171
4.3.1 作品风格与作者的关系171
4.3.2 作品风格与作品中人物、景物的关系175
4.3.3 风格的翻译177
第五章 语用翻译论(The Pragma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187
5.1 指示语的翻译188
5.1.1 人称指示的翻译189
5.1.2 时间指示的翻译194
5.1.3 地点指示的翻译199
5.1.4 话语指示的翻译204
5.1.5 社交指示的翻译206
5.1.5.1 权势与规约性209
5.1.5.2 说话者(Addresser)213
5.1.5.3 受话者(Addressee)220
5.1.5.4 第三人称指示(The third person role)226
5.2 关联理论与翻译(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233
第六章 文学翻译论(The Literary Theory of Translation)243
6.1 概述243
6.2 文学信息保真246
6.2.1 语义信息保真247
6.2.2 修辞格信息保真249
6.2.2.1 Transferred epithet与移就250
6.2.2.2 Zeugma与拈连259
6.3 文学模糊与翻译264
6.3.1 模糊的语义特征265
6.3.2.1 语义模糊(Semantic fuzziness)268
6.3.2 文学模糊的类型268
6.3.2.2 意象模糊(Image fuzziness)269
6.3.2.3 句法模糊(Syntactic fuzziness)271
6.3.2.4 语用模糊(Pragmatic fuzziness)271
6.3.2.5 主题模糊(Thematic fuzziness)272
6.3.3 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 of Literary Fuzziness)273
6.3.4 文学模糊的翻译(Translation of Literary Fuzziness)276
6.4 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及翻译282
6.4.1 小说翻译283
6.4.2 散文翻译288
6.4.3 诗歌翻译294
6.4.3.1 汉诗英译295
6.4.3.2 英诗汉译301
6.4.4 小结307
参考书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