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9/31349296.jpg)
- 王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246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25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思潮概述26
一、何谓“后现代主义”?26
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概述34
第二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思潮在中国的传播47
一、中国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理论的译介和研究48
二、中国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译介和研究51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思潮对新时期文坛的影响54
一、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55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理论在新时期文坛的批评实践63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语境中的自适性发展66
一、中国新时期社会文化语境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契合67
二、从“舶来品”到自主性成长: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70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新时期小说观念的嬗变75
第一节 小说本体论的阐释:从功能载体到审美客体的转换75
一、传统的小说本体论阐释:功能载体论75
二、新时期的小说本体论阐释:审美客体论80
第二节 小说叙事论的延展: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突破86
第三节 小说价值论的探讨: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权衡98
一、功利之“用”:消解宏大层面的功利价值98
二、审美之“美”:发掘多样性的审美意味102
第三章 新时期小说呈现的后现代主义影像108
第一节 小说作品中的“人”:个体化生存主体或平面化存在符号108
一、特定群体或精神理念的典型及象征意义的剥离110
二、精神信仰与终极意义的消解113
三、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的非理性117
四、性格的破碎与模糊122
第二节 小说作品中的“社会”:平面化、断裂化、欲望化的转型期社会126
一、转型期社会:滋生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土壤127
二、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中转型期社会的投影131
第三节 小说作品中的“历史”:解构宏大叙事之后的重新发现137
一、理论准备和时代积淀138
二、个人视角透视的历史影像141
第四节 小说作品中的“文化”:消解固有文化中心后的多元化呈现147
一、对传统文化的质疑性反思与突破148
二、大众文化的强势崛起151
第五节 小说作品中的“性别”:两性关系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凸显156
一、彻底颠覆男权话语体系中的传统女性标签159
二、凸显生存困境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161
三、消解宏大叙事遮蔽后的女性自发性选择165
四、摒弃男性中心后的女性自我世界建构169
第四章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及特征175
第一节 艺术追求的后现代主义倾向176
一、创作视角:以“形而下”消解“形而上”神话176
二、叙事理念: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188
三、审美立场:以全面“审丑”颠覆“美感”197
第二节 艺术表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203
一、情节呈现:情节的破碎、荒诞与开放204
二、时空结构:客观时空的消解与重构210
三、叙事角度:叙述者及其讲述的多样性和不定性222
四、叙事技巧:对反讽、戏仿、互文性的运用244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视角对于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价值255
第一节 开放性价值取向与多元化抒写255
一、观念前提:从二元到多元的思维模式转变256
二、新时期小说中开放性的多元价值取向260
三、创作多元化格局渐生267
第二节 反思性思维的形成及读者视域的开拓277
一、新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及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储备278
二、新时期小说发展中读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281
第六章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追求之反思285
第一节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追求遭遇的创作困境285
一、不断求“新”与繁华易失286
二、审美纯化、“审丑”化与态度漠然290
三、世俗化与“拜物教”295
第二节 非理性/理性的深层解读299
第三节 解构之后去向何方?306
一、结构之“构”与解构之“解”306
二、新时期“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解构之殇312
结语 文学理想的可能性建构316
参考文献322
后记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