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系统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苏东庄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 ISBN:15322·5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系统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
§1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1
1.1软件与硬件1
目录1
1.2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2
§2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5
2.1计算机系统结构5
2.2计算机组成与实现7
2.2-1计算机组成7
2.2-2微程序技术8
2.2-3计算机实现10
2.3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10
3.1采用统一的高级语言16
§3程序的可移植性要求对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影响16
3.2系列机概念17
3.3模拟与仿真22
§4计算机的分型与系统结构的关系25
4.1计算机的分型25
4.2系统结构与分型27
§5应用对系统结构的影响28
5.1多功能通用机概念29
5.2吸收专用机系统结构的成果30
§6器件的发展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31
6.1器件发展的简要回顾32
6.1-1器件性能价格比的指数上升32
6.1-2非用户片、现场片与用户片32
6.2器件的发展是推动系统结构和组成前进的重要因素35
6.3器件的发展对逻辑设计方法的影响37
§7计算机设计自动化38
习题43
主要参考文献43
第二章指令与寻址43
§1语义差距与软、硬件取舍43
§2数据表示44
2.1设计系统结构首先要确定数据表示44
2.1-1数据结构与数据表示44
2.1-2数据表示的确定47
2.2浮点数基值的选择和下溢处理49
2.2-1浮点数基值的选择49
2.2-2浮点数的下溢处理54
2.3-1自定义数据表示56
2.3自定义数据表示与向量数据表示56
2.3-2向量数据表示60
§3寻址方式61
3.1寻址方式分析61
3.2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63
§4指令系统66
4.1指令格式的优化66
4.1-1哈夫曼压缩概念66
4.1-2操作码与指令字的优化表示68
4.2 IBM370指令系统简介73
4.3从指令串的替代来改进77
4.4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的改进79
4.5面向操作系统实现的改进86
1.1重迭解释方式98
§1控制方式98
主要参考文献98
第三章控制方式98
习题98
1.2相关处理100
1.2-1指令相关的处理100
1.2-2主存空间数相关的处理101
1.2-3通用寄存器组的相关处理101
§2流水方式104
2.1基本概念104
2.1-1从重迭到流水104
2.1-2流水结构的分类105
2.2主要性能及分析108
2.2-1吞吐率108
2.2-2效率110
2.2-3实例分析111
2.3相关处理和控制机构113
2.3-1局部性相关的处理113
2.3-2全局性相关的处理116
2.3-3流水机器的中断处理119
2.4向量的流水处理120
§3功能分布处理方式简述124
习题131
主要参考文献131
第四章输入输出系统131
§1引言131
§2总结构线132
2.1总线的类型133
2.2总线的控制方法135
2.3-1同步通讯136
2.3总线的通讯技术136
2.3-2异步通讯137
2.4数据宽度与总线线数138
2.4-1数据宽度138
2.4-2总线的线数139
§3中断系统140
3.1中断的分类和分级140
3.2中断系统的软硬功能分配143
§4通道145
4.1工作原理145
4.2通道流量的分析149
第五章存贮体系155
1.1存贮技术:容量、速度与价格的矛盾155
§1引言155
主要参考文献155
习题155
1.2存贮体系原理156
1.2-1存贮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56
1.2-2存贮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性能参数159
1.3并行主存系统模数m的分析162
1.4程序的局部性与定位165
§2地址的映象与变换170
2.1全相联映象及其变换171
2.2直接映象及其变换172
2.3组相联映象及其变换174
2.4段相联映象176
2.5对标志表的分析177
2.6散列概念在地址变换中的应用177
§3替换算法及其实现179
3.1替换算法的分析180
3.2替换算法的实现184
3.2-1使用位法184
3.2-2堆栈法185
3.2-3比较对法186
§4虚拟存贮器187
4.1虚拟存贮器原理188
4.1-1虚地址到辅存实地址的变换188
4.1-2多用户虚拟存贮器189
4.1-3虚拟存贮器工作的全过程190
4.1-4快表与慢表192
4.2-1主存空间利用率196
4.2影响虚拟存贮器某些指标的因素196
4.2-2主存的命中率197
§5高速缓冲存贮器(Cache)200
5.1基本结构200
5.2 Cache的透明性203
5.3任务切换对失效率的影响204
5.4多处理机系统的Cache结构205
5.5影响“Cache—主存”层次性能的因素206
5.6“Cache—主存—辅存”层次208
§6主存保护与主存控制部件209
6.1主存保护209
6.2主存控制部件212
§1基本概念218
第六章可靠性技术218
1.1故障的类别及产生的原因218
主要参考文献218
习题218
1.2余技术219
§2故障诊断222
2.1故障定位测试法222
2.1-1 D算法224
2.1-2布尔差分法229
2.2微诊断法230
§3纠错码232
3.1纠错码的基本原理232
3.2线性码235
3.3海明码及推广海明码238
3.4循环冗余码在磁带机中的应用241
§4可靠性模型和分析246
4.1可靠性模型246
4.2可靠性分析的例子248
4.3冗余结构的可靠性分析250
4.3-1备件替换冗余系统250
4.3-2 N模冗余系统251
4.3-3混合冗余结构252
习题257
主要参考文献257
第七章多机系统257
§1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并行性的发展和多机系统类型257
1.1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并行性概念的发展257
1.1-1并行性的广义理解257
1.1-2计算机系统结构向并行处理系统发展的途径和趋势258
1.2多机系统的特性260
1.2-1多机系统的耦合度260
1.2-2多处理机的特性和优点261
1.3-1按并行性等级分类262
1.3多机系统的分类262
1.3-2与其它分类法比较263
§2并行处理机264
2.1并行处理机的特点与组成264
2.1-1并行处理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264
2.1-2并行处理机的专用性特点266
2.2阵列处理机的结构266
2.2-1阵列处理机的系统框图266
2.2-2处理单元阵列结构原理267
2.2-3 阵列处理机的基本功能267
2.2-4 DAP阵列处理机的结构特点268
2.3阵列处理机的算法举例269
2.3-1有限差分问题269
2.3-2矩阵问题270
2.3-3累加和271
2.4并行处理机的近期发展273
2.4-1阵列处理机的评价273
2.4-2 MPP位平面阵列处理机274
2.4-3 BSP科学处理机275
2.5 SIMD计算机的互连网络278
2.5-1互连网络问题的重要性278
2.5-2单级互连网络278
2.5-3循环互连网络和多级互连网络281
§3多处理机284
3.1多处理机与并行处理机的区别285
3.2多处理机硬件系统结构286
3.2-1总线结构286
3.2-3多端口存贮器结构288
3.2-2交叉开关结构288
3.2-4开关枢纽结构289
3.3程序并行性290
3.3-1算术表达式的并行运算290
3.3-2递归程序的并行性292
3.3-3程序并行性的分析295
3.4并行进程的控制和调度296
3.4-1并行任务的派生与汇合297
3.4-2同步与互斥299
3.4-3资源分配和进程调度301
第八章描述与评价308
§1硬件描述语言308
1.1什么是硬件描述语言308
主要参考文献308
习题308
1.2计算机设计语言CDL310
1.2-1 CDL描述符310
1.2-2用 CDL描述一台计算机314
1.2-3 用 CDL描述一台微程序计算机318
1.2-4 CDL 语言在设计数字系统中的应用322
1.2-5模拟测试324
1.3交互式计算机图形语言330
§2性能评价336
2.1性能评价研究的重要性336
2.2性能的描述339
2.3评价对象与评价手段340
2.4系统结构的评价341
2.4-1评分法342
2.4-2典型程序法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