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教育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6172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教育管理学-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教育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2版前言1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3
第一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3
第一节 管理的意义和特性3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3
管理和行政4
管理活动的意义5
管理活动的特性6
第二节 教育管理活动概述7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7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8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10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12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13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14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4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5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18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19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21
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23
第二章 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25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25
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25
《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26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27
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28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28
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29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29
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30
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30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31
第二节 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32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32
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32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33
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34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36
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37
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38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39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39
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40
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42
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43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44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教育管理思想46
第二篇 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51
第三章 教育管理体制51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概述51
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51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52
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53
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54
第二节 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54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54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57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59
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61
第三节 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62
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62
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65
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66
第四章 教育组织机构69
第一节 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69
组织的含义69
组织的功能70
组织的分类71
组织的管理幅度7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73
组织的基本形式73
第二节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75
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75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76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78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78
第三节 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变革79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79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81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81
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83
学校组织机构需要变革84
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要素84
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策略86
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86
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模式87
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89
第三篇 教育政策和法律95
第五章 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95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95
什么是教育政策95
教育政策的特点96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97
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97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98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98
政策制定模式的含义99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102
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政策10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10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103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政策103
第四节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104
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104
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107
教育政策与校长工作108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错位109
第六章 教育法律与教育管理111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111
教育的法治化111
教育法的体系112
教育立法的意义113
教育管理:走向法治114
第二节 教育法与教育行政114
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114
教育行政机关115
教育行政行为117
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117
教育行政法律责任118
第三节 教育法与学校管理119
学校的设置120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120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21
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122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23
学校收费管理124
学校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125
第四篇 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131
第七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131
第一节 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131
领导的界说131
领导者的角色132
教育领导者的分类与领导环境的差异133
第二节 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135
领导特质理论135
领导行为理论136
领导权变理论138
道德领导理论139
第三节 教育领导者的决策和沟通行为141
教育决策的含义和分类141
古典决策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142
员工参与决策的原则与方式143
教育领导者与组织沟通144
第四节 教育领导者的管理145
教育领导者的甄选145
评价教育领导者的取向147
我国教育领导者的培训制度148
校长职级制的试行150
第八章 教师管理152
第一节 教师管理概述152
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152
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153
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153
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154
第二节 教师的任用与评价155
师资来源的多样化155
教师任用着眼点的变化156
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158
教师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159
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160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161
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61
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161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162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165
第四节 教师的激励166
激励理论与教师管理166
激励理论的贡献与局限167
教师激励的策略168
教师的群体激励169
教师激励中的骨干与全员兼顾170
第九章 学生管理172
第一节 学生管理概述172
学生管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概念172
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173
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与内容174
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176
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178
第二节 学生常规管理179
学习常规管理: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179
生活常规管理:为人处世的奠基性工程181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83
第三节 学生组织管理185
纷繁复杂的管理对象185
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经营186
班集体的建设188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189
第五篇 教育实务管理上195
第十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195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195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含义195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义196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容198
第二节 课程管理199
课程管理体制199
我国新课程管理体系200
学校课程管理201
第三节 教学管理202
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202
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203
教学计划管理204
教学组织管理205
教学质量管理206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发展207
第十一章 德育管理210
第一节 德育管理概述210
德育与德育管理210
德育管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211
当代中外德育管理审视211
第二节 德育管理的组织214
确立目标:德育管理的灵魂214
组建机构:德育管理的网络215
建设队伍:德育管理的基础216
制定制度:德育管理的支柱217
第三节 德育管理的实施217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217
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219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220
学校网络德育管理220
第四节 德育管理的评估221
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221
德育评估的定性与定量222
理想德育还是现实德育223
德育研究的开发与深化224
第十二章 体育与卫生管理226
第一节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概述226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226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226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227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原则228
第二节 学校体育卫生设施229
体育卫生管理的物质基础—设施229
学校运动场地229
校内卫生保健服务设施230
教室卫生230
学校课桌椅的卫生标准231
第三节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实施232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标准232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制度233
学校体育工作的常规管理234
学校卫生工作的常规管理235
学生营养工作的常规管理236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237
第四节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和师资队伍建设238
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238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的建设239
进一步落实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岗位职责240
第六篇 教育实务管理(下)245
第十三章 教育科研管理245
第一节 时代呼唤教育科研245
教育科研的含义及意义245
教育科研:历史与现状246
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47
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249
第二节 教育科研管理的过程250
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250
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250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251
教育科研经费的下达和管理252
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评选、奖励和推广应用253
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255
第三节 教育科研机构与研究队伍建设256
国外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256
我国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257
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机构258
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259
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259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260
基于解决问题的学校教育科研260
校长对教育科研的重视261
妥善处理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关系262
加强教育科研的专家指导262
第十四章 教育经费管理264
第一节 教育经费概述264
教育经费的概念264
教育经费管理265
教育经费管理的功能266
完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267
教育经费的衡量指标268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来源271
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271
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教育管理体制272
学校收入来源273
第三节 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274
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274
教育经费的分配趋向275
学校经费的支出和使用278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有效性279
第十五章 教育设施管理281
第一节 教育设施管理概述281
教育设施管理的含义281
学校设施管理的任务282
第二节 校园环境建设与校舍管理283
校园的选址283
校园环境及其特性284
校园的规划设计285
校园环境的日常管理286
校舍的配备标准286
校舍的管理和维护289
第三节 校内设备的配置与管理290
学校教学设备的配置290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291
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与管理292
学校食堂的设备配置与管理293
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294
第十六章 社会工作管理295
第一节 社会工作管理概述295
社会工作管理的概念295
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管理296
社会工作管理的理论基础297
第二节 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299
争取办学资源299
参与课程开发301
改善教学质量301
优化教育环境303
参与教育决策304
第三节 社会工作管理的保障策略306
注重观念先导,为社会工作管理铺平道路306
完善法规政策,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保障308
进行制度探索,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平台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