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环境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环境生态学
  • 李永祺主编;邹景忠,黄良民,王斌,唐学玺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25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40666460页
  • 主题词:区域地理学-海洋学-中国;海洋环境-海洋生态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环境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第1篇 渤海17

第1章 渤海生态系统类型及人为干扰因素17

1.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17

1.1.1 河口生态系统17

1.1.2 海湾生态系统23

1.1.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6

1.1.4 浅海生态系统特征30

1.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32

1.2.1 渤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32

1.2.2 陆源污染33

1.2.3 围填海活动35

1.2.4 港口建设和船舶运输37

1.2.5 海洋倾废41

1.2.6 海洋油气开发42

1.2.7 渔业生产44

1.2.8 渤海河流入海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46

第2章 渤海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49

2.1 渤海环境质量状况49

2.1.1 海水环境质量49

2.1.2 沉积环境质量状况55

2.1.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58

2.2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59

2.2.1 渤海近岸经济生物污染物含量水平分析59

2.2.2 经济生物增养殖环境质量60

2.3 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63

2.3.1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63

2.3.2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64

2.3.3 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66

第3章 渤海环境问题的生态效应分析80

3.1 海洋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80

3.1.1 渤海营养化状况80

3.1.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效应83

3.1.3 重金属的生态效应86

3.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90

3.2 海洋非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98

3.2.1 渔业生产的负面生态效应98

3.2.2 海洋及海岸工程的生态影响101

3.3 海洋生物灾害的危害106

3.3.1 赤潮和绿潮106

3.3.2 外来种入侵109

3.3.3 病原微生物110

3.4 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111

3.4.1 海岸侵蚀111

3.4.2 海水入侵118

第4章 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124

4.1 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标准124

4.1.1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125

4.1.2 国家相关规划126

4.2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128

4.2.1 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与治理128

4.2.2 海上污染防治和管理129

4.2.3 海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131

4.3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与科技支撑132

4.3.1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132

4.3.2 渤海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137

4.3.3 渤海环境科技支撑138

4.4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139

4.4.1 海洋保护区建设139

4.4.2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141

4.4.3 防治海洋外来入侵物种143

4.4.4 保护珍稀海洋物种143

4.5 渤海海洋环境管理机制与体制143

4.5.1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143

4.5.2 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148

4.5.3 渤海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150

4.5.4 强化渤海环境管理的保障措施150

4.6 国际海洋环境管理趋势展望152

4.6.1 日益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管理的综合协调152

4.6.2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海洋自然保护策略152

4.6.3 海洋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152

4.6.4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153

参考文献153

第2篇 黄海165

第5章 黄海生态系统特征及人类开发活动165

5.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165

5.1.1 海湾生态环境特征165

5.1.2 河口生态环境特征169

5.1.3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特征171

5.1.4 浅海生态环境特征175

5.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因素177

5.2.1 化学品污染及其来源177

5.2.2 海岸、海洋工程建设183

5.2.3 海洋资源开发187

第6章 黄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受损状况191

6.1 生物栖息环境(生境)质量状况及评价191

6.1.1 生物生境多样性191

6.1.2 黄海海水环境质量状况191

6.1.3 黄海沉积环境质量状况及评估196

6.2 黄海生物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及评价196

6.2.1 黄海生物质量状况及评价196

6.2.2 黄海近岸生物要素水平及评价198

6.3 黄海重要物种和栖息地受损状况200

6.3.1 黄海重要物种200

6.3.2 栖息地202

第7章 黄海环境问题的生态效应分析207

7.1 海洋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207

7.1.1 人为富营养化的生态效应207

7.1.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效应214

7.1.3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225

7.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233

7.2 海洋非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236

7.2.1 渔业生产的生态影响236

7.2.2 海洋与海岸工程的生态影响240

7.2.3 倾废242

7.3 海洋生物灾害的危害247

7.3.1 赤潮247

7.3.2 浒苔253

7.3.3 水母256

7.3.4 外来物种入侵260

7.3.5 病原微生物263

第8章 黄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267

8.1 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标准267

8.1.1 法律法规267

8.1.2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

8.1.3 技术标准268

8.1.4 地方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划268

8.1.5 国家相关规划268

8.1.6 相关国际公约、协定269

8.2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269

8.2.1 海洋污染防治269

8.2.2 黄海海洋功能区划269

8.2.3 黄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269

8.3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271

8.3.1 黄海海洋调查监测历史271

8.3.2 黄海海洋环境监测体系272

8.4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273

8.4.1 海洋自然保护区273

8.4.2 海洋特别保护区277

8.4.3 海洋濒危物种保护278

8.4.4 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278

8.4.5 渔业资源修复279

参考文献282

第3篇 东海291

第9章 东海生态特征及人为干扰因素291

9.1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291

9.1.1 河口生态系统特征291

9.1.2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特征297

9.1.3 海湾生态系统特征300

9.1.4 浅海生态系统特征304

9.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306

9.2.1 化学品污染及其来源306

9.2.2 海岸、海洋工程建设311

9.2.3 海洋资源开发活动312

第10章 东海环境污染及其生态状况315

10.1 生物栖息环境(生境)质量状况315

10.1.1 生物生境多样性315

10.1.2 生物栖息水环境质量状况317

10.1.3 生物栖息沉积环境质量状况328

10.2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330

10.2.1 经济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331

10.2.2 沿岸经济生物质量评价333

10.3 海洋环境污染因素的生态影响334

10.3.1 人为富营养化及其生态效应335

10.3.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影响351

10.3.3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354

10.3.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态影响358

第11章 东海的人类开发活动与生态受损效应分析360

11.1 非污染性破坏引起的生态效应360

11.1.1 渔业生产的负面生态效应361

11.1.2 海岸、海洋工程的负面生态效应365

11.1.3 海上倾废与船舶交通运输的负面生态影响386

11.2 重要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受损状况392

11.2.1 珍稀濒危物种生态受损状况393

11.2.2 重要经济稀有物种生态受损状况397

11.2.3 生态敏感受体受损状况398

11.3 海洋生物灾害的危害400

11.3.1 赤潮、水母灾害400

11.3.2 外来入侵种408

11.3.3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410

第12章 东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412

12.1 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标准412

12.1.1 地方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划412

12.1.2 政策规划412

12.2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414

12.2.1 海洋污染防治414

12.2.2 实施海洋综合管理420

12.2.3 东海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22

12.2.4 东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国际合作422

12.3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422

12.3.1 东海海洋环境监测体系422

12.3.2 东海海洋环境监测历史424

12.3.3 东海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424

12.3.4 东海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426

12.3.5 海洋环境评价426

12.4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427

12.4.1 海洋自然保护区427

12.4.2 海洋特别保护区427

12.4.3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427

12.4.4 防治海洋外来入侵物种432

参考文献433

第4篇 南海447

第13章 南海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人类开发活动447

13.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447

13.1.1 沿岸河口、海湾生态系统447

13.1.2 南海特色生态系统450

13.1.3 南海上升流生态系统455

13.1.4 南海深海生态系统457

13.2 影响南海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462

13.2.1 化学品污染及其来源462

13.2.2 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465

13.2.3 海洋资源开发467

第14章 南海海洋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状况和评价472

14.1 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生境)质量状况472

14.1.1 南海生物生境多样性472

14.1.2 南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评估474

14.1.3 南海沉积物质量状况及评估483

14.2 南海海洋生物质量状况489

14.2.1 重金属污染490

14.2.2 有机物污染492

第15章 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及评估498

15.1 海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498

15.1.1 氮磷污染的生态效应499

15.1.2 石油烃污染的生态效应500

15.1.3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502

15.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态效应503

15.2 人为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505

15.2.1 海洋工程与海岸工程的生态影响505

15.2.2 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负面生态效应512

15.3 人为富营养化和赤潮灾害的危害520

15.3.1 人为富营养化水平评估及其生态效应520

15.3.2 有害赤潮及危害状况527

第16章 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保护区建设533

16.1 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533

16.1.1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533

16.1.2 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547

16.1.3 海洋生态修复549

16.2 海洋保护区建设557

16.2.1 南海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558

16.2.2 南海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现况558

第17章 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管理560

17.1 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560

17.1.1 海洋生态监测560

17.1.2 海洋功能区监测566

17.2 海洋污染防治569

17.2.1 陆源污染防治570

17.2.2 海上污染防治572

17.3 海洋政策法规及管理573

17.3.1 政策法规573

17.3.2 功能区划576

17.3.3 环境规划579

参考文献581

附录A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593

附录B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截至2010年)595

热门推荐